跳到主要內容
首頁 > 藏品資訊
:::
藏品資訊
雷氏石鱸藏品圖,第1張
雷氏石鱸藏品圖,第2張
雷氏石鱸
  • 藏品記錄
    • 編 目 號:NTMP1660
    • 中文 名稱:雷氏石鱸
    • 數 量:1
    • 單 位:
    • 全長(吻肛長):187
  • 物種分類資訊
    • 門名: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
    • 綱名:條鰭魚綱Actinopterygii
    • 亞綱名:新鰭魚亞綱Neopterygii
    • 目名:鱸形目Perciformes
    • 亞目名:鱸亞目Percoidei
    • 科名:石鱸科Haemulidae
    • 學名:Plectorhinchus lessonii
    • 保存方式:乾製
  • 藏品描述
    • 描述:本種主要分布於西太平洋區,西起馬來西亞,東至玻里尼西亞,北達日本南部,南迄澳洲北部。臺灣除西部海域外皆有產。
      體延長而側扁,背緣隆起呈弧形,腹緣圓。頭中大,背面隆起。吻短鈍而唇厚,隨著成長而腫大。口小,端位,上頜突出於下頜;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。頤部具 6 孔,但無縱溝亦無鬚。鰓耙細短,第一鰓弓鰓耙數 5-7+1+11-15。體被細小弱櫛鱗,側線完全,側線鱗數 54-58。背鰭單一,中間缺刻不明顯,無前向棘,硬棘數 XII,軟條數 19-22;臀鰭基底短,鰭條數 III+7;尾鰭略內凹或幾近截平。體灰白色,體於胸鰭上方之背側具 4 條由吻端至體後部之暗褐色寬縱帶,而頭部於胸鰭下方有 2 條由吻端至鰓蓋緣之暗褐色寬縱帶。背鰭、臀鰭和尾鰭,散布有黑褐色之斑點;胸鰭基部具黑褐色斑;腹鰭外側黑褐色,內側淡白色。幼魚期體色淡黃,體側具有 3 條黑褐色的寬縱帶,延伸至尾鰭。臺灣過去所記載雙帶石鱸 (Plectorhinchus diagrammus) 為本種之誤鑑。
      生態習性上,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及其外圍泥沙地,在臺灣亦常見於人工魚礁。幼魚喜歡躲藏在礁層緣下面,成魚則喜歡單獨行動。肉食性,以礁區底棲無脊椎動物等為食。
      與人類之關係,為具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,常見調理法包括煮湯與紅燒,漁期全年皆有,多半在礁區透過手釣或潛水魚槍方式捕獲。幼魚有用於水族觀賞。

      (本頁面物種資訊引用自邵廣昭,臺灣魚類資料庫,網路電子版,http://fishdb.sinica.edu.tw,取用日期 2022-10-01。)